5月30日下午,学校在长清校区召开艺术学“泰山学者”团队工作会议,总结聘期内“泰山学者”团队工作情况,就终期考核工作进行部署。“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院长潘鲁生,副院长韩世春,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许磊出席会议。会议由韩世春主持。
人事处处长安峰传达了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相关文件,就岗位考核的内容与程序作重点说明。“泰山学者”团队核心成员结合岗位建设基本目标和要求,围绕学术研究、专业教学、社会服务等工作分别作汇报。
潘鲁生回顾总结了近十年岗位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果,对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支持、学校职能部门及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潘鲁生表示,艺术学“泰山学者”岗位建设阶段性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信任支持,离不开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还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协作。潘鲁生指出,艺术学“泰山学者”岗位目前已经成为民间艺术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这是我校多年来高度重视民间艺术科研与专业教学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果,也是近年来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的立项及标志性成果的可喜回报。艺术学“泰山学者”岗位已经成为全国民艺研究的重要学术品牌。从“手艺农村”调研到“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工艺美术研究”,从乡村振兴、手艺扶贫到“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与文献研究”,团队紧扣传统民艺发展的时代脉搏,回应社会诉求,关切文化民生,广泛深入开展田野调查、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推出了一系列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项目,赢得广泛好评。同时,艺术学“泰山学者”岗位历经近十年的建设,也形成一支学术理念贯通、架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以重大重点课题和项目实施为平台依托,从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到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从田野调查、资料梳理到研究报告、理论著述,从学术研究到设计实践、社会服务,言传身教,教学相长,在踏实为学校培养专业中坚力量的同时,也努力为国家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历经近十年建设,艺术学“泰山学者”岗位目前已成为我校人才建设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立足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建章立制、科学管理、高效统筹、共同协作,规范开展各项工作,踏实探索高层才人才和队伍的科学工作机制,为岗位团队建设及相关成果的高效产出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与机制基础。
结合学习领会李干杰同志在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精神,潘鲁生强调,人才工作是山东省的重点工作,也是我们学校的重点工作,要紧紧围绕“走在前、开新局”着力抓好重点工作,尤其是“引育一流创新人才”工作,要努力完善“高精尖缺”人才精准培养引进机制,深入实施泰山学者工程、齐鲁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大批基础研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齐鲁大工匠。潘鲁生就我校人才建设工作提出要求:第一,提高人才及团队管理服务水平。健全培育激励机制,加大对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建立与国家和山东省相关人才项目对接的高层次人才支持机制,加大对“泰山学者”“六艺学者”特聘教授及其团队的配套支持力度,争取推出面向全国的优秀人才和学术成果。第二,明确人才及团队培养目标与任务。建立健全岗位聘任工作合同机制,形成定向、定量、定性考核评价制度,采用第三方或多方考核方式,并依据考核结果兑现相应待遇,充分调动高水平人才及团队的积极性,争取多出标志性的高水平成果。第三,加强人才及团队道德作风建设。人才孕育于团队,高水平人才离不开高水准团队的育成,人才及团队要讲格局、讲责任、讲情怀,要有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大局胸怀,唯有凝心聚力方能在专业和工作中“做大做强”,贡献更大的力量。第四,健全完善人才及团队工作机制。遵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成果产出周期及规律性特点,特别像民间艺术学此类“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学科与专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应适当扩展成果绩效评价的周期性,避免拔苗助长,形成短、中、长线相结合的人才及队伍引进、培育和学术成果审验机制。
韩世春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及团队近年来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学校人才及团队建设工作、“泰山学者”终期考核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表示,学校人才及团队建设工作机制的持续优化有助于凝聚多元合力,对于学校学术高地建设、学术品牌孕育、学术话语权确立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泰山学者团队核心成员孙磊、赵屹、殷波、李文华、徐磊,泰山学者团队相关工作人员参会。
(供稿单位: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作者:付德雷;图片:李晓晓;审核:安峰)